收起
颜料会馆讲解+汉服文化+行香礼仪+制作避暑香珠(约120分钟)
“大暑”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,农作物生长也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,因此百姓在大暑这天会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,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,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,故而有了大暑烧伏香的传统。
此次在大暑节气的亲子活动为您带来《会馆有文化》之“着汉服,制香珠”的特辑,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汉服传统服饰,着装的同时讲解不同时期的汉服文化,由非遗香学传承人为您讲解古法制香的历史及发展、教授孩子们古代的行香礼仪,并带领孩子体验避暑香珠的制作,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活动时间
2023年7月23日(星期日)
上午场10:00-12:00
下午场14:00-16:00
每场报名仅限10人
活动内容
颜料会馆讲解+汉服文化+行香礼仪+制作避暑香珠(约120分钟)
活动价格
398元/套(一大一小)
220元/位(儿童)
178元/位(成人,不单售)
活动地点
颜料会馆(东城区青云胡同22号院内)
活动亮点:
*全程身着汉服
*了解汉服文化
*学习制香文化
*学习行香礼仪
*制作避暑香珠
主讲老师 黎晓玲
黎氏非遗香学第四代非遗传承人
中管院客座教授
北京大学专题讲师
中医资深研习者
东方若初香学院院长
香若初创始人
朝阳书香康养发起人
大爱无垠发起人
第一讲师:心雅老师
活动内容介绍
第一部分
汉服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。汉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,在朝代更迭过程中,汉服不断吸收外来样式,历经了多次胡汉融合,形成了丰富的样式和风格,因此汉服也并非单纯的汉人服饰,而是兼容并蓄的服饰大系统。各个朝代的汉服一脉相承,但却各有不同。汉服按时期分为魏晋制、唐制、宋制、明制。
我们亲子研学为家长和孩子都准备了传统汉服,着装的同时讲解不同时期汉服的文化,让您和孩子即可有穿越历史的既视感,让传统文化可以变为融入每个人的生活,沉浸式感受文化带来的体验感。
第二部分
据《大宋僧史略》卷中说,中国“行香”之制始于晋代道安法师。”大多用于祭祀和法会中,到了唐代“行香”尤盛,如白居易《行香归》诗:“出作行香客,归如坐夏僧。”自此行香已经演变为各类聚集性活动的必行礼仪。
明、清以来,有两种活动与“行香”有关,一是民间庙会中的“走会”风俗,据明·王樨登《吴社篇》记载,“走会”亦称“行香”,行仪中或扮观音、罗汉乃至其他戏剧、小说人物,或由人抬着、或步行,以此求福,祈祷丰年。一是官场礼仪,明、清时,每月朔、望日,外省官员按例至文庙或武庙(即孔庙、关帝庙)焚香叩拜,谓之“行香”,此制始于明初洪武年间,参阅清·赵翼《陔余丛考·行香》。《月令广记》。此外,新官赴任后进庙焚香,亦称“行香”。如《古今小说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》:“等待三日,城隍庙行香到任,就坐堂,所属都来参见。”
第三部分
香文化是教会我们随时利用自己身边的植物和香材,药材,结合不同的配比,做出符合当下时宜的香方,调和多种香料制成的合香。传统合香的制造,不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,更要有合理的配方,严格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艺。
从香的运用上来说,合香有着更明确的目的性,最终所能达到的状态也就更好。我们会在高山生态种植区,选择好的区域种植香原料,好山好水好土地,天然泉水滋养,不打农药不施化肥,从源头上保证香材的品质。
传承古法香学的方式有很多,我们设计了多样的手工课程沙龙:手工香珠、香牌制作、香珠耳环、香牌项链、车挂、旗袍押禁、盘香、篆香、香皂等等。
本活动由主办方委托【活动行】票务代理,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【大化文化】提供,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报名。
本活动由「活动行」为您开具发票,如需发票,请登录活动行APP提交申请,活动行将在活动结束后7日内为您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您的邮箱。
本活动支持退款,如需退款,请于活动开始时间的24小时之前提交申请,24小时内不接受退款。退款时,活动行将收取票价的10%作为退款服务手续费。
如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,双方应友好沟通、协商解决,您也可联络活动行客服进行协助。
针对虚假活动、内容侵权等行为,欢迎举报;一经核实,活动行有权进行账号管控或内容删除处理。